九游体育(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九游塑造体育态度

别再说生意不好做了。中国上半年GDP增长了53%!-九游体育官网

News

最新动态

别再说生意不好做了。中国上半年GDP增长了53%!

2025-09-29 21:41:2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九游体育九游体育别再说生意不好做了。中国上半年GDP增长了5.3%,啥意思?就是如果你的生意没有比去年多赚5.3%,那只说明你拖了国家的后腿。

  很多人说,现在大环境不好,钱越来越难赚。但你看看统计局的数据,大盘的指数还在涨,一些行业的利润也不错,你没赚钱大概率的情况是,你的生意没跟上市场节奏,企业没有顺应市场急制转型。

  这就是很多正在创业或者想要创业的人的普遍焦虑,一边是宏观经济向好,另一边是财务数据堪忧。市场的逻辑变了,你还待在原地,一成不变,结果就只能被时代的巨轮无情碾过。

  今天咱们分享一个真实案例,一个跑步圈网红公司——路人眼里的小众品牌马孔多。

  它的经历几乎是最近十年的创业缩影。草根创业者从零起步,多次上演极限求生。最困难的时候,创始人拿着房产证去银行抵押。逆境中,欧印跑步装备硬是熬成了一家年收入超2亿的体育品牌,也是中国跑步垂直品牌的头部公司之一。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家企业的生死账本,写满了创业者采购的所有大坑。在创始人亲笔撰写最近出版的《创业三十六计》中有详细记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一下这本书。咱们还是先把这家企业的背景过一遍,再逐条拆解。

  说起马孔多的创业路径,其实没什么特别。它的创始人艾国勇原本是新京报的体育主编、资深媒体人。2015年从报社辞职出来创业,成立了一家帮别人办马拉松赛事的体育公司,听着还挺顺理成章的。体育主编转行体育办赛嘛,跨行没跨界。

  但就像很多创业者一样,开脑洞的时候信心满满,公司搭建好了才发现自己选的赛道并不轻松。当时中国的马拉松赛事刚起步,地方政府办活动,往往是一次性预算,扶持资金还十分有限。你能接到项目,公司就能活下来,接不到项目,团队就该洗洗睡了。

  马孔多第一次上急救台是在2016年4月,当时公司账上只剩几万块钱,幸亏当时员工少,但发完下个月工资,接下来就该吃散伙饭了。

  而转折点是北京市延庆区政府的一份合同,将未来三年延庆区的马拉松赛事主办和承办交给了马孔多。马孔多靠紧急数养活了过来。

  艾国勇后来回忆说,缺钱的日子心里很慌,不敢去想结果,在家里睡了两天两夜,幸好等来了领导的电话,靠这份赛事合同救了公司的命。原以为这事后,公司能顺风顺水。

  结果仅仅过去3年,马孔多再一次体验了濒死状态。这一次的濒死状态其实是公司主动选择转型导致的。

  与延庆区的三年办赛合同到期后,艾国勇主动选择不再续约。铁了心将公司的主营收入从办赛转向跑步装备研发与销售。这次转型也是从轻资产向重资产的转型。

  被成本急速上升,再加上原本的资金积累非常薄弱,还有每个月的房租、水电、员工工资、货款等等。2019年5月,马孔多再一次账上只剩下几万块钱。

  艾国永说,为了守住这个底线万,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笔网贷,在发薪日那一天,准时将所有员工的工资打到他们的个人银行账户上。也是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在双十一之前。

  马孔多推出了一条后腰防汗手机短裤,一口气下单6000件。要知道他们之前的单款最大单量才1000件,单款一般是500到800件。

  按照正常人理解,大冬天卖短裤,这老板如果不是商业奇才,那就是脑子不太灵光。一旦仓库里的产品卖不掉,那等着公司的就直接破产。99%的服装企业都是死于库存。

  但神迹就神迹在双十一那天短裤爆单,整个11月的流水冲到了168万。此前1至10月份流水的总和才100万,那条短裤能够卖爆。艾国永分析至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双十一期间,南方仍有不少马拉松赛事,仍有穿短裤的需求。另一个是,这是一条后腰手机舱能防汗的跑步短裤,在行业里当时是一个极大的产品创新,后面的12月份销量又很不错,一年下来居然卖了404万。

  经此一战,不仅挽救了现金流,还让马孔多真正完成了从赛事服务到跑步装备的彻底转型。从2015到2025马孔多10岁了,这十年是一场另一种意义上的马拉松,调整、冲刺、再调整、再冲刺。

  依靠着不断的转型,马孔多的营收在2023年一举突破2亿大关,并站稳了脚跟。可是,马孔多又在2024年迎来了新的转型,从低价格段向中价格段的转型。

  这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当我们问起马孔多创始人艾国永时,他坚定地说是主动的。他解释说啊,他不想看着马孔多在低价格段的泥道里打滚,不想看到马孔多与其他品牌和白牌一起内卷。

  卷到没有利润,卷到没钱发工资,卷到上下游企业一起同归于尽。现在转型的效果怎么样?艾国勇表示,马孔多转型之后,集中精力努力打造专业科技原创的跑步产品。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很受朋友们欢迎的。又一次有惊无险的转型,那些卷来卷去卷得半死不活的公司,是不是该换一换企业的经营思路了?

  就这么说吧,马孔多最成功的策略就是坚持原创,没有去做钩子的平替或某宁的性价比。因为创业公司想成长,还是得用自己的设计思路打造自己的产品风格,集中火力,在一点上打穿整个市场。

  转型真是个技术活,很多创业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想办法去找第二曲线。你看马孔多先是踩中了马拉松元年,后来又抓住了跑步人口暴涨,跑步装备市场扩容的契机。市场饱和的时候,不转型,大概率要卷生卷死。

  企业家需要有未雨绸缪的先知先觉,才能带领企业跨过一个个周期。大家翻翻身边的失败案例,就能发现很多公司是死在了转型的坑里,但没转型的,连生的机会都没有。

  回到开头,很多人说消费降级市场不行,其实是没有理解现在市场逻辑。那些真正能跑出来的公司不是运气好,是因为选对了赛道、切换了节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