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想要颠覆耐克的“运动信仰”
九游体育官方平台2月末,安踏CEO徐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豪言,安踏单品牌将要在三年之内超过耐克。“我一直认为,安踏的价格有可能是整个集团最低的,但它也是整个集团中最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品牌的,”徐阳谈到。
“超越”要从哪个维度来定义?若单纯从业绩层面来讲,安踏已实现了对耐克的超越。
早在2022年,安踏体育便首次在营收上碾压了耐克中国。至2024年,安踏体育的收入为708.26亿元,远超耐克中国的75亿美元。
但若将这个问题抛向广大消费者——安踏超过耐克中国了吗?恐怕会得到不同的答案。除了营收数据,安踏在品牌影响力、市场规模以及其他诸多方面还有很多、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三年赶超”的壮志豪言并非空穴来风。3月末,安踏体育迎来“宣战”后的首份业绩报告,从财报中可以看到,公司年度营收首次突破700亿元,若将收购的亚玛芬体育所带来的51.83亿美元营收纳入其中,总营收将突破千亿,成为继耐克和阿迪达斯之后,全球第三家年总营收达到千亿元规模的体育用品集团。
自1991年创立以来,公司最初以“三来一补”的外贸运动鞋贴牌生产起步,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逐渐转型为品牌化发展。安踏定位于专业的大众运动品牌,以运动鞋为核心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大众消费市场。特别是在非一线城市,以高性价比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009年起,安踏积极拓展品牌矩阵,在之后近16年的时间里靠着“多品牌战略”收购和合作了一系列品牌组合,包括FILA、迪桑特、可隆、亚玛芬体育等。后面FILA成长为有力的“现金奶牛”,亚玛芬体育旗下多个高端品牌也为安踏贡献了可观的营收增长。
在最新的业绩报告中,集团主席丁世忠特别强调了多品牌战略对公司的必要性。2024年是公司“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新十年战略的第四个年头,依托多品牌协同管理能力,安踏将每个品牌都实现了零售运营效率最大化。
谈及未来期许,丁世忠再次强调了“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并表明将不断深化此战略,审慎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投资机会以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本回报率。
借助多元化的品牌组合,安踏巧妙布局,既深入大众市场,又涉足高端领域,覆盖了广泛的消费群体——一方面,主品牌持续稳固大众消费市场的根基;另一方面,FILA、迪桑特、始祖鸟等品牌精准捕捉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了对市场各个层级的精准渗透。
在成功吸引中高端层级消费者的同时,安踏也不忘涉足运动服装市场中增长最为迅猛的童装领域。
初期,安踏主要聚焦于通勤鞋与慢跑鞋,专业运动鞋方面大多面向成人消费者,这导致儿童运动鞋领域缺乏初始用户群体。对此,安踏CEO徐阳洞察先机,认为既然当前市场缺乏用户就应积极培养潜在用户,于是将专业运动鞋的尺码范围拓至儿童群体。
步入2025年,安踏儿童业务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流水额已经超过100亿元,成为国内运动行业中首个儿童业务板块达到这一高度的品牌。
在最新的业绩报告中,公司指出安踏儿童正以“科技引领成长”作为新定位,专注满足年轻家庭对儿童运动产品功能性与高品质的双重需求,将专业科技融入儿童成长需求的设计之中。此外,针对儿童消费者的“安踏CAMPUS”校园特色门店,其店效表现达到了传统儿童门店的两倍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年度报告中,另一组数据同样引起行业关注:2024年,安踏的毛利率为62.2%,与去年相比下降2个百分点;经营溢利率为23.4%,较上年同期下降1.2%。
而一度作为“现金奶牛”的安踏主品牌和FILA,如今也面临收益下滑的挑战。根据财报显示,2024年,安踏品牌和FILA的毛利率分别下降0.4%和1.2%,经营溢利率也分别遭遇了1.2%和2.3%的缩减。
此外,安踏当前的经营状况正面临压力,流动负债攀达到285.93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38.86%;银行贷款及透支额度达到85.83亿元,增幅高达114.79%;应付账款为43.32亿元,较年初上涨35.59%。在经营现金流量方面,2024年安踏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缩减至167.41亿元,较期初下降了14.73%,同时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113.9亿元,降幅达25.2%。
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安踏在公布了一份突破700亿营收大关的亮眼成绩单后,股价却不升反降。据市场数据显示,截至3月19日晚间收盘,安踏股价报97.9港元/股,下跌3.93%;次日股价继续走低,跌幅扩大至4.95%,报93.15港元/股。
安踏称,2025年公司将继续大力布局出海业务,东南亚则成为全球化战略的新战场。目前,安踏主品牌已涉足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文莱及尼泊尔等多个东南亚国家,迪桑特也已成功进入新马两地。然而,安踏的野心远不仅限于东南亚,财报中明确指出,公司接下来还将战略性进军美国市场、开拓中东及非洲等具有潜力的新兴市场。
多年来,耐克凭借创新的设计、强大的营销策略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运动鞋、运动服装及相关配件领域树立了极高的行业标杆。然而,当下的耐克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发展阶段。
就在安踏发布财报的次日,耐克紧接着公布了2025财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财季耐克实现营收113亿美元,同比下降9%;实现净利润8亿美元,同比下降32%。此外,从前三季度累计数据来看,公司实现营收352.12亿美元,同比下滑9%;净利润为30.08亿美元,同比下滑28%。
尽管业绩承压,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但耐克的业绩表现实际上已超出分析师此前的预期。凭借其稳固的基本盘,耐克依旧位列行业第一梯队。根据2024财年业绩报告,耐克以514亿美元的营收稳居行业榜首,紧随其后的是阿迪达斯、安踏和彪马。
去年6月,当公司公布其停滞不前的营收数据时,股价应声暴跌近20%,市值在短短一天之内就蒸发超过2000亿元。
紧接着,耐克在同年10月宣布换帅。老将贺雁峰(Elliott Hill)重返耐克,接替唐若修(John Donahoe)出任CEO一职。在唐若修的任期内,耐克在新品研发方面进展迟缓,多局限于对现有款式的“换皮改色”,同时过度依赖直销模式,削减了与众多零售伙伴的合作。贺雁峰接掌帅印后,迅速推出了旨在清理库存、优化供应链以提升效率的“Win Now”计划,意图解决因库存积压和DTC策略失速所带来的经营困境。
“首先,我对90天前承诺的关键行动进展感到自豪,我们达成了期望的目标,但我们对整体结果不太满意——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贺雁峰在3月20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中如是说。
全球化战略依旧是重中之重,经过长期在全球范围内的深耕细作,耐克早已深深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在财报电话会上,贺雁峰特别强调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他指出:“根据我们的‘WinNow’战略,我们将重点聚焦三大国别市场——美国、中国和英国,以及五大关键城市——纽约、洛杉矶、伦敦、北京和上海。”
事实上,耐克近期在大中华区的业绩并不尽如人意,第三财季的收入为17.3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7%。具体而言,鞋类收入为12.82亿美元,服装收入为4.12亿美元,两者均遭遇了17%的同比下滑。
尽管如此,贺雁峰依然对中国市场抱有极大的信心。他表示,耐克正在中国市场全力加快库存优化,并以更有感染力的方式加深与中国消费者的连接。
据Virtue Market 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女性运动市场总规模约为145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2566.7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5%。耐克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加大在女性运动领域的投入,与金·卡戴珊的SKIMS合作推出NikeSKIMS品牌,以全新品牌进军女性运动市场。
在赛事合作方面,耐克同样动作不断。延续其一贯的高调营销习惯,从“超级碗”这样的顶级体育盛事到崇168超级越野赛等专业赛事,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借助这些专业运动赛事的巨大影响力,耐克试图重构运动市场叙事逻辑,打破性别、场景和品类的边界,以独特的运动精神吸引更多消费者。
耐克新一轮的攻势,颇有“以攻为守”的味道,毕竟耐克需要尽快重回正增长的正轨,贺雁峰也要向集团和消费者证明自己“不负众望”。
在全球体育用品竞技场上,耐克用几十年时间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与品牌护城河,恰似一道横在安踏面前的高山。
在安踏以超越耐克中国的业绩宣告本土突破时,这场看似悬殊的对决实则转战到了新战壕。
安踏将亚玛芬体育纳入版图,其全球化野心已昭然若揭。2024年,亚玛芬18%的收入增速与安踏主品牌10.6%的增长形成协同效应,印证了多品牌矩阵的有效性。但对比耐克在北美、欧洲市场的深度布局,安踏的全球化仍处于“单点突破”阶段。东南亚市场的初步试水与欧洲小众市场的渗透,需要转化为可持续的区域竞争力。这既要应对耐克在供应链本土化上的先发优势,也要突破文化认同的壁垒。
站在千亿营收的新起点,安踏与耐克的竞争已从单纯的市场份额争夺,升级为体系化能力的全面较量。
胜利的曙光虽已经隐约可见,但真正的胜利不仅仅是财报数字的超越,更是全球消费者心中“运动信仰”的改变。这场战役的最终评判者并非行业本身、也不是资本市场,而是每一位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一双跑鞋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那个名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罗翔说: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忙碌和早睡,保持情绪稳定的秘诀就是,永不期待、永不假设、永不强求
突发!刘益谦旗下天茂集团2024年年报“放鸽子”,国华人寿上半年已净亏7亿元
对话西门子:为什么说Industrial Copilot是未来工业环境中人类的最强辅助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