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九游塑造体育态度

在航母上放飞舰载机感觉如何→-九游体育官网

Clothing encyclopedia

运动知识库

在航母上放飞舰载机感觉如何→

2025-07-18 18:44:5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香江之畔,维港之滨,山东舰的到访为这个夏天的香港烙下深蓝印记。甲板上,前来参观的市民流连驻足,一架架静卧的歼-15舰载机,成为人们争相合影的焦点。

  而在“飞鲨”不远处,一群忙碌又静默的身影,正守在热闹之外,为每一次起降绷紧神经。

  “飞鲨”从他们手中放飞,又在他们脚下归巢。他们是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官兵——离“飞鲨”最近的那群人。

  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起飞助理员在确认舰载战斗机状态完好后,给出释放手势。李刚 摄

  在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的航母飞行甲板上,周小勇的战位,离飞机发动机近在咫尺。

  即便戴着头盔和耳罩,仍然无法完全抵挡强大的气流和震撼的轰鸣,以及仿佛置身热带的高温灼烤。

  “我必须在几秒钟内做出最准确的决定。”作为确保舰载机安全起飞的最后一环,周小勇要在复杂环境中,精准判断多个点位安全情况。他的操作速度会直接影响舰载机出动速度。

  “我们放飞战机快一秒,打赢战争的胜算就多一筹。”五年多来,周小勇带领战友们持续钻研,经过数千次演练,不断优化放飞人员就位位置、撤出路线、手势动作等起飞保障流程,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舰载机连续起降的最大架次。

  伴随最后一缕金色霞光洒向海面,歼-15舰载机完成当日放飞任务,即将返航。此刻,军士张忠杰和他的战友们已在各个阻拦点位准备就绪。

  从空中俯瞰,航母甲板不过火柴盒大小,而甲板上四道阻拦索更是细如琴弦。舰载机要在仅有两三百米的跑道上安全着舰,靠的就是尾钩在一瞬间紧紧勾住其中一道阻拦索。

  “回收战机容不得丝毫马虎。”为了确保舰载机起降的绝对安全,有着20多年军龄的张忠杰带领区队人员,细致排查每一处阻拦设备,安全检查次数经常是规定标准的两倍多。

  在“阻拦人”的世界里,力量也是速度。一道几百公斤重、几十米长的阻拦索,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更换。他们在任务间隙扛沙袋、拉钢索,人人练出扳不倒的铁身板。

  从舰载机在辽宁舰甲板上“惊天一着”,到国产航母山东舰不断刷新保障舰载机连续起降最大架次,起降保障中队的官兵日复一日铆在甲板上,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

  山东舰入列以来,舰载机安全放飞保障时间大幅缩短,再次出动准备效率大幅提高。舰载战斗机的出动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高。

  每个男孩都有过飞行梦,高翔也不例外。虽未能翱翔蓝天,时代却给予了他更大的舞台——成为山东舰上放飞舰载机的人。

  夏日南海,风起云涌,正在海上航行的山东舰航母编队发现外军航母抵近活动,舰载机频繁升空,正高速逼近。

  随着警报拉响,甲板上各个点位的官兵迅速进入战斗状态。身着醒目黄色马甲的高翔,沉着冷静判断,快速变换手势动作。随着他凌空一指,歼-15舰载机挂弹升空,经过数个回合的缠斗,成功驱离外机。

  这凉意瞬间将他拽回到模拟训练现场:听到设备发出异响,他果断打出故障刹车手势,但解除刹车的动作却僵在了指尖。“放飞战机是没有改错机会的。”老班长周小勇送给高翔的这句话,让他在始终清醒的状态一步步成长。

  三年淬炼,高翔已取得多个关键岗位资质,安全保障战机起降数千架次。从近海到远洋,在战机一次次呼啸腾跃与平稳归航之间,愈发成熟自信。

  闲暇时,高翔爱看武侠剧。侠客仗剑天涯的豪情,让他心驰神往。但在山东舰的甲板上,他找到了更真实的“侠义”——做战机最可靠的“守护者”,于万里海疆书写忠诚。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目睹舰载机起降的精彩。高伍的战位,深藏于甲板之下的阻拦机舱——这里,是航母阻拦系统的“心脏”。

  日复一日地倾听它的嗡鸣、调校它的脉搏、守护它的运转,高伍的梦想是成为甲板下最懂阻拦设备脾性的人。

  在一次保障舰载机飞行训练间隙,位于阻拦机舱内的官兵正按规程逐项排查设备。高伍检查滑轮缓冲装置时,手套触碰到下歧管接口的地方,瞬间浸染油污,渗漏点正持续渗出液压油。

  距下一架舰载机着舰仅剩几分钟,他们迅速开展应急处置。油渍虽蔓延到垫体边缘,但渗漏量未再扩大。系统压力值显示正常,后续阻拦程序按计划启动。

  “嘭!”伴随着一声巨响,强烈的震感从甲板穿透而来,阻拦机极速运转,阻拦钢索飞速运动。高伍紧盯压力表指针与临时封堵处,丝毫不敢懈怠,直到战机成功着舰。

  “起降前的每一次检查都是有必要的。”老兵张忠杰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教的。作为张忠杰培养出的徒弟,高伍身上什么时候有了与师父一样执拗的专注和旁人眼中灼人的热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不久前,又一批舰载机飞行员顺利通过了夜间资质认证。看着他们走下战机,任驰不禁想起了第一次夜间保障舰载机起降的场景。

  那是一次从“0”到“1”的突破。在全舰官兵的精准保障下,舰载机呼啸升空,直冲夜幕。当甲板上传来起飞胜利的欢呼时,起降保障中队的官兵们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对他们而言,回收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上百组精密元件构成的光学助降系统,不仅是暗夜海天间飞行员唯一信赖的“眼睛”,还是着舰指挥官引导飞行员的“外脑”。

  海上气象条件多变,空气高盐侵蚀,舰体震颤颠簸,这些影响因素都有可能烧坏电路、干扰信号传输。

  为了守住这道光,官兵们集智攻关,经过无数次摸索试验,最终确定了十多种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光学引导方案。

  辽阔漆黑的海面上,灯光清晰勾勒出航母的轮廓,琥珀色的基准光点,为飞行员指引正确的下降路径和着舰位置。

  甲板上,阻拦组官兵已经准备就绪。指挥席的监视屏跳动着灯光指令。舰岛侧翼,着舰指挥官紧盯屏幕信息,“高度保持,姿态稳住,好!”指挥官沉稳有力的口令,通过通信耳麦传入飞行员耳中。

  战机对准舰艉甲板跑道,在即将着舰时放下尾钩,风驰电掣般砸在甲板,机腹后方的尾钩精准地钩住第二道阻拦索,向前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停在飞行甲板上。

  那一刻,任驰心潮澎湃,战机挂住阻拦索形成的巨大“V”字,既象征着航母的胜利,也意味着他们已具备全天候作战保障能力。

  “航母事业正处于爬坡上升期,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路跑着追赶。”从单机到满载,从暗夜到黎明,从近海到大洋,不断冲刺、不断超越。九游体育官网

  在这张巨大的统计图上,安全保障舰载机着舰的驾次还在不断被改写,一次次突破背后,是中队一茬茬官兵攻坚克难的胆气和苦练本领的底气。

  短短几年,山东舰完成了从“入列”到“能战”的升级。舱室通道的荣誉墙上,挂满了因为练兵备战贡献突出立功受奖的优秀官兵照片。

  “向前滑行、保持刹车、加力起飞……”飞行甲板上,仇泽楷口令干脆利落,完全看不出他并非“科班出身”。

  三年前,仇泽楷本是一名操作员,在舰上大力推行“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计划下,他来到新的岗位锻炼。相较以往岗位相对单一的操作,新的岗位需要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判断多个方面安全因素,在发动机轰鸣中辨别指令,瞬间做出正确决断。

  此后一年多时间,在中队先理论后实操、先跟班后保障、先简单后复杂的培养模式下,仇泽楷从每一本教案、每一处设备、每一个动作开始,深研细学、反复操练,让自己从“航母大学”顺利毕业。

  如今,在起降保障中队,“一专多能”已成常态。除新舰员外,中队官兵人人掌握至少两门专业技能,化身保障“机动队”。

  通过精准的送学培训、常态化的换岗轮训、实战化的交叉锻炼、严苛的资质考核,中队为每个岗位都建立了培养认证体系,并大胆打破专业壁垒,鼓励官兵跳出“舒适区”,在多岗位历练中夯实能力根基。

  官兵是最懂装备的人。有了趁手的工具,工作起来才会更加高效、便利。中队党支部带领大家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改良工具、检修装备到工作流程再造,只要发现有制约战斗力、不符合实战要求的环节,大家便主动钻研,寻求突破。

  一次巡查中,杜宏发现一处装备的位置紧贴舰舷,操作时还得把上半身探出舷外,既危险又低效。他立即动手研究资料、设计方案、绘制图纸,并与厂家论证可行性,最终成功制作出一款安全高效的辅助工具,深受大家欢迎。

  这股源自战位的创新活力,正涓涓汇流,成为驱动航母战斗力跃升的不竭源泉。而支撑这钢铁巨舰破浪前行的,正是一代代航母人坚实的脚步。

  作为山东舰首批上舰女兵,山东姑娘连蕙靓对2019年12月17日这一天记忆犹新。

  那天,习主席亲自出席山东舰交接入列仪式并登舰视察。连蕙靓站在受阅队伍的第一排,亲眼见证了这个里程碑式的历史时刻。

  6年间,她与山东舰共成长,从一名地方大学生淬炼成了技术骨干。无论是近海砺剑,还是远洋亮剑,起降保障女兵的身影从未缺席,“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女兵走上航母。”

  夜幕降临,山东舰的巨影悄然融入南海的夜色,甲板上灯光跳动,夜空中繁星闪耀。

  机库一隅,连蕙靓和“甲板彩虹”乐队的伙伴们拨动琴弦,一场迎接新战友的快闪音乐会正在上演。嘹亮的歌声被海风吹得很远,青春的脸庞在光影中闪闪发亮。

  因为热爱,所以奔赴山海。这群离“飞鲨”最近的守护者,九游体育官网在自己创作的歌曲《海天守护者》中唱道:“时刻准备,让每支利箭都命中目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