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美空军用AI模拟击落歼20看到现场画面后无语了
坐在模拟的驾驶舱里,我轻轻摇动手柄,眼前的画面一转,一架大名鼎鼎的歼20战斗机瞬间被我击落。这个场景并不是科幻电影中的特效,而是美国空军最近投入使用的一套先进训练系统所模拟的情景。系统名为“先进战术增强现实系统”(Advanced Tactical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简称ATAR),它能让飞行员通过佩戴AR眼镜,感知并参与到仿真的空战环境中。这种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让飞行员能够在虚拟的空间里体验并应对现实中的各种空战情形。
该系统自2022年开始进入美国空军进行测试,并且根据美国方面的数据,该系统配备了105度的视觉广角,未来有可能会扩展到150度,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视野。此外,这套系统还支持全天候的高动态全彩显示,能够模拟各种复杂的空战场景,尤其是在高空、高速的环境中。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模拟的战机不仅仅限于美军自己装备的型号,还包含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其他国家战机,如俄罗斯的苏57和中国的歼20等,甚至连去年曝光的歼36概念机的模拟数据也已经融入其中,尽管我们仍然对6代机的具体性能知之甚少。
通过这种系统,美国空军希望一方面能够提升应对全球最先进战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加强飞行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套模拟训练系统中,美国的飞行员已经通过多次演练模拟击落歼20,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值得注意的是,歼20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之一,其最大优势并不体现在近距离的格斗,而是在超视距作战中的先发制人能力。在实际战斗中,歼20能够在数百公里外锁定敌机并发动远程打击,这种战法正是它与美军飞行员之间模拟空战的最大不同。
事实上,歼20并不像模拟画面中那样出现在飞行员的近距离视野里。在现实中,美国飞行员最先接触到的,很可能是歼20的远程导弹——霹雳15,而不是歼20本体。这种导弹的射程通常可以达到300公里甚至更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美军飞行员能否成功击落歼20,实际上是非常值得质疑的。从这个角度看,美国花费巨资研发的这套模拟系统,似乎是在将飞行员的训练引向一个有些误导的方向:近距离格斗战斗,这对于真正的现代空战并不适用,甚至可以说有些脱离实际。
美国空军如此高调的展示其虚拟战斗训练成果,表面上看似是在推进创新,但从根本上讲,似乎只是停滞不前。尽管这种模拟平台使用了最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并且为飞行员提供了沉浸式的训练环境,但这种方式却无法全面地还原真实的空战环境,尤其是在电子战和网络化作战的背景下。现代战争中,电子战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这些设备的参数通常是严格保密的,模拟系统难以获得相关数据,因此无法准确模拟战斗中的电子对抗情形。因此,飞行员在这套系统中的胜利,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程序性的结果,而非真实的作战能力体现。
虽然这种虚拟训练方式无疑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空战中的应对能力。对于任何一支空军而言,虽然智能模拟平台的引入能提升一些训练的多样性,但它不应成为军队日常训练的依赖工具。现实中,空军作战的胜负往往取决于飞行员的临场反应能力、战术运用和实时应变,而这些往往是任何虚拟训练平台无法完全模拟的。尤其是在面对像歼20这样具备强大远程作战能力的第五代战机时,单纯依靠模拟系统的“胜利”来增强自信,显然无法提供全面的作战优势。
虽然我们并不能完全忽视智能模拟训练平台的价值,但也不能过分依赖它们。在空军作战训练中,现实场景下的高强度实战演练、与敌机的真实对抗、对战术的深刻理解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才是提高战斗力的真正关键。因此,这种先进的模拟平台,更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