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给中国最大启发之一:导弹和无人机必须价格便宜且量足
,俄罗斯就已经使用600多枚导弹,这当中甚至还有人类历史上首款用于战争的高超音速武器“匕首”。
在导弹攻势之后,鉴于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俄罗斯紧跟军事科技发展浪潮,先后投入了大约85万架无人机作战,单次出动峰值超过800架,这样的出手不可谓不狠。
但仗打到现在,俄乌两国之间的战局依然胶着。俄罗斯甚至还因为弹药不够,在战场上屡屡受挫。
这也给中国提了一个醒,或者可以说这也算是我们能从这场战争得到的最大启发之一,那就是实战开始后,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武器产能,弹药一定要充分,尤其是在此次战争中大发神威的导弹和无人机,东风导弹和无人机必须价格便宜量又足。
原因很简单,这两款武器的杀伤九游体育效能实在太过巨大,如果一旦陷入短缺状态,就会贻误战机,尤其是战争进入僵持状态的时候。
就比如导弹方面,在开战初期的时候,俄罗斯的导弹部队可谓是火力全开,什么伊斯坎德尔、圆点-U导弹、口径导弹,几乎用了个遍。
就拿被誉为俄军最强战术导弹的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来说吧。它属于近程弹道导弹,射程约500公里,乍一看这个数字似乎并不起眼。
但由于伊斯坎德尔的精度极高,再搭配上数百公斤的战斗部,在500公里的范围内,这款武器完全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还有大名鼎鼎的口径导弹,该导弹运用先进的复合制导技术,命中精度极高,再配合上1500公里到2600公里之间的超远射程,绝对称得上是“千里之外取上将首级”的最佳诠释。
在战争初始阶段,俄罗斯海军舰队的舰艇与潜艇多次发射“口径”巡航导弹对乌克兰境内目标展开攻击,并取得了极为突出的作战成效。
开战之初,俄罗斯就利用大名鼎鼎的高超音速武器“匕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高超音速武器的壮举,一度引起了全球军迷的热议。
但是很快,俄罗斯的导弹攻势就变成了“然后就没有了然后”,有时十天半个月过去,也很难再听到俄罗斯动用导弹的消息,有时再次出现,听到的却是“俄罗斯启用退役老旧导弹,经过改装后投入战场”这样的消息,显然俄军在战场上的输出能力受限。
这就是因为俄罗斯前期导弹输出的太猛,严重影响了导弹的库存准备。而一旦这些导弹没有打开局面,战场陷入胶着状态的话,那么,此时原本被视为高端武器的导弹,也就会彻底沦为战场消耗品,消耗量远超平时的日常训练准备。
原因很简单,僵持阶段的战场环境本就高度复杂。作战双方都会充分借助各类地形,以及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进行隐蔽部署并展开顽强抵抗。
在这种情况下,为实现对敌人的有效打击,作战方需要运用更多种类的武器,以扩大攻击的覆盖范围,确保能够打击到隐藏在不同位置的敌人,同时提升打击的精度与效果,增强作战效能,对武器的消耗量也就更大。
与此同时,由于僵持状态是一个非常诡异的动态平衡状态,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将引起失衡,这时战场局面就会迎来转机。
所以双方都会为了这个风吹草动的到来,不断增加武器弹药的使用数量,逐步消耗敌方的有生作战力量、武器装备以及物资储备,削弱敌方的战争潜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足量的武器作为储备,战场时机只会一误再误,但偏偏俄罗斯在初期的导弹攻势之下,并没有取得彻底可以打破僵局的优势,也导致了后手准备不足,所以到了最后就只能接受“弹到用时方恨少”的结局。
而这一点,也是未来中国必须吸取的教训,东风导弹这样的武器,必须足量,否则一旦陷入了僵持局面,就会重蹈俄罗斯的困境。
当然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俄罗斯陷入僵局的原因,是不是因为他们打的太猛,而武器库存不够,才导致如此局面。
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还有一点,就是俄罗斯在使用导弹时,根本就没有考虑性价比,。
网上曾有相关分析,与美军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多次以摧枯拉朽之势使用导弹攻击不同,俄罗斯在这场战争当中,虽然有意识在模仿美军的精确打击瘫痪战术。
但一来,双方面临的对手不同,美国打伊拉克完全就是降维打击,而俄罗斯面对的乌克兰得到西方支持,具备拦截俄军导弹能力。
二来,双方作战体系不同,美军是信火一体战术的先驱,俄罗斯信息化孱弱,很多导弹在未确认目标是否具备威胁的情况下就匆匆发起攻击,结果炸的是空荡荡的兵营、没东西的仓库。
三来,俄军缺乏美军那般多样化的精确打击手段,有时甚至要使用昂贵的高超音速武器去打击油料库、武器库这样的装备,在武器使用上可谓毫无性价比。
就比如,2024年5月,俄罗斯动用了“匕首”在内的多种高超音速导弹,对乌克兰境内目标展开了27次集群打击。
但这些目标不是铁路,就是能源设施,要不然就是军工单位,虽然意义较大,但似乎还轮不到这种高超音速武器专门猎杀敌方高层,或者打击航母等国家战略级军事资产的杀手锏出手,有一种砸核桃用金条的感觉。
从这三点来看,俄军在使用导弹的情况下,存在一定浪费的情况。而这种浪费,就需要廉价武器作为一种补充。
毫无疑问,现在在俄乌战场上风光无限的无人机,就是这个补充。由于价格便宜,灵活机动,在AI技术的加持下,具有极高的精确打击能力,所以被俄乌两国广泛使用,甚至被乌克兰用于对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的偷袭。
现在俄乌两国的无人机储备,已经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乌克兰已经订购了150万架无人机,而俄罗斯现在每天可以生产4000架FPV无人机,年产量同样约150万架。
这就说明了,在战场上无人机和东风导弹一样多多益善,说不定就能彻底改变僵局。
当然,要生产这么多无人机和东风导弹,离不开强悍的工业实力,而这恰巧就是中国最大的优点,因为中国现在是全球绝无仅有的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生产能力独步整个世界。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战争开打,比起俄乌战争开始前工业水平跌出世界前十的俄罗斯,以及诸多装备依赖外援的乌克兰,中国的表九游体育现必将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资料: 1、参考消息《俄乌冲突将满3年,廉价武器“显威力》 2、北青网《“远火比拼”日渐激烈 俄乌远程武器库都有哪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