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事专家:与中俄发生冲突北约将在10年内被去军事化
九游体育官网美国著名军事战略分析师威廉·施莱佛的预言引起了广泛关注。他大胆预测,如果北约与中俄发生全面常规战争,北约可能在十年内彻底“去军事化”。这不仅仅是个人预测,而是基于一些令人震惊的事实,他深入揭示了北约在看似强大外表下的脆弱性。
施莱佛是以直言不讳和严谨的数据分析著称的军事专家,曾在多个顶级研究机构工作,对北约的后勤和武器储备体系有着深入了解。他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这一震撼的预测:如果中俄联手与北约爆发大规模战争,北约将可能在短短十年内失去大部分军事能力。这一言论虽然看起来惊人,但施莱佛并非无根据地夸大事实。事实上,早在2022年,他就曾警告过,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最终会让北约的弹药库消耗殆尽。
北约的弹药储备原本是为短期威慑战争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强大的火力来震慑敌人,避免长期的消耗战。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现实狠狠打破了这一设想。每天的战斗消耗巨大,无论是炮弹还是导弹,战场需求持续增长。为了支持乌克兰,北约的多个成员国几乎清空了自己的武器库存。
例如,美国在2022年就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一百万发155毫米炮弹,导致其国内库存急剧下降。到了2023年,五角大楼发现,美国剩余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最多只能支持几周的高强度作战。而欧洲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德国承认其炮弹库存无法支撑几天的战斗,英国和法国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也因不断援助乌克兰,变得紧张起来。这些并非个人臆测,而是来自官方的公开报告。例如,2024年的一份五角大楼报告明确指出,美国的弹药储备只能维持数周的高强度战斗。
施莱佛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他看到了北约战略的致命缺陷:一个为不打仗准备的武库,根本无法支撑一场真正的战争。北约的军事哲学长期建立在技术优势上,依赖的是那些高技术、高成本但数量有限的作战装备。比如,美国的F-22“猛禽”战斗机和F-35战机,虽然性能卓越,但数量稀少,而且维护和操作成本高昂。每一艘航母的造价也高达百亿美元,这些装备虽然强大,但也相当脆弱。
与北约的高端装备相比,中国和俄罗斯拥有能够破坏这些装备的非对称打击能力。中国的“航母杀手”东风-21D和东风-26导弹,能够从远距离摧毁航母,而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和S-400防空系统,也能对北约形成严重威胁。此外,俄罗斯的亚森级核潜艇和歼-20、歼-35战斗机等先进装备,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不对称优势。
施莱佛预测,在战斗初期,北约将失去大量战舰和战机,而这些高价值装备的替换成本极高,快速补充几乎不可能。同时,北约的训练体系也不足以支撑如此高强度的战斗。例如,美国每年只能培养数百名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缺乏足够的高水平飞行员将导致战斗力骤降。
更为致命的,是北约在工业基础上的空心化。长期的和平时期使得西方国家的国防工业逐渐转型为以效率和利润为导向的商业体系,缺乏大规模、快速动员生产的能力。而与之对比的是,中国和俄罗斯,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时生产能力。根据2024年美国海军的一份报告,中国的造船能力和导弹生产速度远超美国,俄罗斯尽管遭受西方制裁,依然能够稳定供应前线武器,部分关键武器的产量甚至翻倍增长。
施莱佛的核心观点是,战争的胜负并不取决于单个武器的昂贵程度,而在于谁能更快速、更持久地进行工业生产和补给。而这一点恰恰是北约最大的短板。
当然,也有西方专家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施莱佛低估了北约在隐身技术和全球情报网络方面的优势。然而,在持续的消耗战中,当弹药和装备迅速耗尽,北约的技术优势又能维持多久呢?
施莱佛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他指出,北约唯一的出路可能是回到1997年的边界,否则继续消耗只会导致联盟的崩溃。这不仅仅是对军事战略的警示,也是对西方工业政策和战略思维的一次深刻反思。在大国竞争加剧的今天,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些传统的军事理念和产业政策了。